2016-05-04
在美國,經過長期改良并借助計算機應用功能的信用管理相當規范。信用報告公司或簡稱信用公司給外界提供的有關個人信用的文件稱為個人信用報告,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個人信息,比如姓名、住址、社會安全號、出生日期以及職業。
2.信用歷史,主要是消費者借款和還款的狀況。
3.調查的情況,它涉及貸款人、保險公司和其他類似機構和消費者的交易記錄。
4.公開記錄,比如法院的公布判決或者破產情況。
從以上四點可以看出,除了姓名、住址、出生年月這些自然狀況外,信用報告匯集材料的重點集中個人的借貸以及消費行為上,它涉及的隱私是有限的。即便在借貸領域,信用報告也只能披露消費者與貸款人的交易賬戶,而不能披露消費者的儲蓄賬戶。至于消費者的工作表現、收入水平以及種族、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傾向等信息是禁止出現在信用檔案中的,除非消費者本人同意這樣做。
信用評分
為了將一點點搜集來的零散信息集中處理并加以量化,信用報告公司采用了評分的方法。美國信用制度的評分標準不止一種,有的評分標準將積分定在330至830分之間,有的定在300至900之間。評分越高,貸款的代價越低。評分越低,貸款的代價越高。在近年來的個人信用報告中,美國信用報告公司常常會應邀賣給當事人一份三合一信用評分,就是將益百利(Experian)和艾可飛(Equifax)美國環聯公司(簡稱美聯TransUnion)三大信用公司的各自評分集中在一份個人信用報告上。一般講,由于信息來源大同小異,這三個公司的評分往往沒有什么大的差異,對評分的解釋也沒有多大區別。
一份個人信用報告不僅打出個人的信用評分,還標示等級并給出比例。比如,在近來流行的三合一信用報告評分標準定在330-830之間,分成5個等級,分別是:很差、差、一般、好、出色。一個獲得761分的申請人就會被歸到“出色”的最高級別。同時,信用報告還給出73.79%的比例,順便告訴申請人,美國消費者中73.79%的人信用評分不如他,換句話說他屬于26.21%信用出色人的行列。
信用評分的歷史大約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戰爭使得人力匱乏,信用分析人員嚴重不足,于是信貸公司開始讓有經驗的人將評估標準寫下來,仿照申請。
醫療保險的評分卡,以便讓沒有經驗的貸款人決策。到了1950年代,數學家比爾·費爾(BillFair)和工程師厄爾·艾薩科EarlIsaac在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用兩個人的名字成立了第一家專門致力于信用評分的費爾-艾薩科公司,并建立了后來盛行美國的評分標準-費科積分(FICO)。
信用評分的原理是借用統計數據和分析技術的結合,將消費者以往相互關聯又繁雜凌亂的各種涉及信用表現的資料量化,經過加權平均得出簡單且具體的分數,使銀行和信貸公司一目了然,便于決策。同時信用評分系統的出現又在空間中統一了標準,使得以往手工操作的審核人員有了一個工作指南,貸款取舍的決定更為規范。
隨著計算機的普遍運用和現代社會網絡的發展,評分的運用和取向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形成行業壟斷,也越來越受到銀行、信用卡公司以及整個信貸行業的青睞。以至于消費者在美國東海岸出現的任何形式的信貸拖欠,到西海岸申請貸款時都會遭到質疑,壞紀錄無以遁形。
近年來,費科積分運用越來越普遍,汽車貸款、房屋抵押貸款、保險費的計算以至于手機銷售都與這個積分相關。費科積分的普遍運用意味著美國信用報告日益專業化和電腦化,它不同于早期的信用檔案,只簡單羅列消費者的信用歷史,再將它賣給使用者。費科積分的出現也是拜日新月異的電腦技術所賜、形成的一種更科學、容易評估的制度。
評級標準
信用評估公司根據信用資料中的五項基本內容對消費者進行打分。這五項內容是:1.付賬記錄;2.未償還債務;3.開立賬戶的時間長短;4.申請貸款情況;5.信貸種類及綜合信用。
從第1項付賬記錄來說,按時支付貸款、還本付息就可以逐漸積累較高的信用積分,這當然是對的。但并不是說早付就比晚付好。比如說在信用卡公司給的一個月的寬限期之內,只要能按期到達,在當月第一天付和在期限最后一天支付效果是一樣的。所以一個精明的消費者會充分利用時間差、最大效用的使用金錢,將欠款在最后一刻付出,他積累的分數和收到催賬單馬上急著付款的保守消費者的一樣。當然,如果精明反被精明誤、日期算得過于緊湊造成逾期付款會留下遲付紀錄,就前功盡棄了。
盡管這樣,按期付款積累的積分不過占總積分的三分之一多一點,就是說你在一生中每次都做到了在寬限期內付款,也不過爭取到最高積分的三分之一而已,而不是最高積分。你甚至可能比其他曾經拖欠貸款的人的積分還低,這就看你的其他的幾項中的表現如何了。這一點上和信用積分與常理的不同,很多人以為只要按時付賬就可以得到最高積分,事實上不是如此。
從第2項未償還債務上看,之所以越小越好,是因為債務積累大的積分就少。理論上雖然如此,但是美國是一個鼓勵消費的社會,在實際生活中,還款記錄同樣及時的消費者,借錢多、消費也多的人實際積分要高于借錢少、消費也少的人,后者又高于不借錢的人。拿信用卡做例子,一個每月按期全額付款的持卡者的積分可能會小于按期非全額付款的持卡者。后者通過利用循環信貸每月欠賬,會為信用卡公司帶來高額利息收入,因而受信貸機構的歡迎。
這意味著越敢花錢的人越有錢花,也和常識相違。因為在傳統的財富積累意識中,每天積累一個銅板、集腋成裘、集土成山才是致富的秘訣,而不是相反。信用評分中卻不是這個概念。所以很多美國人都知道,要獲得高的積分需要有意識地借貸。就是說消費者一邊放著存款不用,而故意到銀行和信用卡公司借錢花。為此,消費者就應該有既有汽車貸款,不用現款買車;又有房屋貸款,不用現款購房;也不用現金買東西,而用信用卡付賬。有人這么干純粹是為了積累信用評分。
從第3項開設賬戶的的時間長短上看,當然開戶時間長的消費者信譽就好,開戶時間短的信譽就差,這符合一般的觀念。但是這里面仍有玄機,由于每個賬戶有不同的用途,專用的賬戶開立過一段時間將欠款全部還清并關閉賬戶的話,反而影響在這一點上的信用歷史。因為這樣的話信用卡公司就會機械地將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欠款定為零數額。消費者的開戶歷史就可能會被抹去,從而影響它所有賬戶開戶時間的平均,繼而喪失了可增加積分的條件。這意味著如果想獲得積分不僅要多借錢,而且還要長時間的借錢,只借一兩次就還錢攢積分是有限的,不斷借錢,不斷還錢才能獲得高的積分。
第4項申請貸款情況是指積分評定標準是在一定期內,消費者申請的信用賬戶越多,積分越低。具體的講,消費者新增的申請貸款并不影響積分。只是他的每一次申請都被紀錄在案,后來的貸款人都會去信用檔案公司查看,被查看次數過多會被懷疑有支付問題,消費者的積分就會下降,申請貸款就會遇到困難。所以專家建議消費者不要四處申請信用卡,因為不管被接受與否,信用檔案都會記上一筆可能被視為負面的信息。
第5項所占的積分比例雖然不高,但是相當重要。比如在費科積分方法中,尤其不能忽視的是第五項綜合信用評估的公開記錄那部分。就是說如果消費者有破產的記錄,那他就不應該去申請貸款以自取其辱。其實消費者只要被法院判決過,有過訴訟、扣押薪金以及留置權等記錄的話,社會上的各種信貸部門就會嚴加考慮,拒絕放款,而不是僅僅提高利息。
信用評分公司對個人信用積分的計算方式幾十年一直保密,只是在后來要求公開的呼聲不斷高漲后才一度向公眾披露,幾年前費科公司曾經公布它當時的信用記錄的積分方式:1、是否按時付賬的記錄占總積分的35%;2、負債金額的多少占總積分的30%;3、信用記錄期限的長短占15%;4、申請信用的次數多寡占10%;5、各種綜合信用的評估占10%。
(信息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