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步步難行”的趨勢在稅收領域更加明顯。一方面,眾多企業憑借較高的納稅信用在稅收服務、融資授信、項目管理等多個領域可享受到多部門聯合提供的優惠和便利,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競爭力。比如,稅務部門與銀保監部門、銀行合作,持續深化“銀稅互動”,讓越來越多企業借納稅信用解了融資之渴。2020年上半年,全國小微企業通過“銀稅互動”獲得貸款金額4959億元,同比增長65%。
另一方面,納稅失信的成本也越來越高。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等多部門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依法實施阻止出境、限制取得政府供應土地等多項聯合懲戒。稅收違法“黑名單”制度體系更加完善,目前已累計公布9萬余件相關案件。與此同時,打擊虛開騙稅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已累計查處涉嫌虛開騙稅企業超32萬戶。
可見,我國納稅信用體系正在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多部門協同和多領域應用的綜合作用下,更加健全有力且精準高效。伴隨納稅信用體系不斷完善,企業的納稅信用意識也應從兩個維度同步升級。
首先,要注意強化稅收違法的“風險意識”。隨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在稅收治理中有效應用,對稅收違法行為的稽查精度不斷增強,“鉆空子”的機會越來越少,風險則越來越大。而且,從當前趨勢看,納稅信用在整個信用體系中的分量不斷加大,應用領域也在加速拓展,因此一定要杜絕僥幸心理,強化風險意識,避免“貪小便宜吃大虧”。
同時,要不斷提升納稅信用的“增值意識”。隨著納稅信用體系不斷健全,良好的納稅信用不但能給企業日常財務管理帶來更多便利,還能助企業在融資、招投標、品牌建設等多方面得到更多利好。因此,企業應進一步強化納稅信用的管理和信用應用意識,不僅要避免納稅信用成為“減分項”,更需要用心完善、注重信用應用,讓其成為助力企業健康長遠發展的“加分項”。
從去年11月起,我國納稅信用管理開始執行新規定,比如非獨立核算分支機構可自愿參與納稅信用評價,增加納稅信用評價前指標復核機制等。新規總的方向就是讓更多企業可以嘗到納稅守信的“甜頭”。新一年,廣大市場主體不妨將納稅信用作為抓手,用心塑造更加強韌且智慧的企業內核。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